日前,人民銀行披露7月外匯占款等數據。7月末外匯占款22.15萬億元人民幣,較前值22.19萬億元降約350億元。
從歷史數據來看,2024年3月末后,外匯占款呈逐月下行態(tài)勢。
央行外匯占款是基礎貨幣形成結構中重要一項。根據貨幣當局資產負債表最新數據,央行資產結構中,外匯占款占比最高,達到50.76%;其次是對其他存款性公司債權,占比為37.67%。
基礎貨幣可派生更多廣義貨幣。根據最新披露的金融統(tǒng)計數據,7月末,廣義貨幣(M2)余額303.31萬億元,同比增長6.3%,較上月末回升0.1個百分點。
近期,央行相關負責人表示,密切關注海外主要央行貨幣政策變化,持續(xù)加強對銀行體系流動性供求和金融市場變化的分析監(jiān)測,靈活有效開展公開市場操作,必要時開展臨時正、逆回購操作,搭配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,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和貨幣市場利率平穩(wěn)運行。
更需要關注央行外匯占款變化
外匯占款是指受資國中央銀行收購外匯資產而相應投放的本國貨幣。由于人民幣是非自由兌換貨幣,外資引入后需兌換成人民幣才能進入流通使用,國家為了外資換匯要投入大量資金,需要國家用本國貨幣購買外匯,因此增加了“貨幣供給”,從而形成因外匯而占款。
外匯占款當前依然是基礎貨幣的重要組成部分。央行因購買外匯而投放的基礎貨幣,直接轉化為銀行等存款性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,繼而通過貸款等方式投放出去,進一步派生存款,在貨幣乘數的杠桿效應下,大幅擴增廣義貨幣總量。
外匯占款下降,意味著央行外匯交易的結果是外匯凈賣出,從供需角度,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場結匯需求小于購匯需求。
從人民幣匯率來看,今年上半年,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整體波動走低,但進入7月下旬,人民幣兌美元開始反彈。
一位專業(yè)人士表示,相對于央行通過貨幣政策工具主動調控,外匯占款下降是較為被動的。前段時間人民幣面臨貶值壓力,國際套利交易者奔向高匯率、高收益資產,國內面臨資金外流壓力。與此同時,外貿企業(yè)結匯意愿也較低。這些因素交互影響,一定程度上促發(fā)外匯占款相對被動下降。
1月初到7月下旬,人民幣兌美元從7.1072逐步貶至7.2760,貶幅16.88BPs,隨后從7月下旬至7月末升至7.2261,升幅4.99BPs。
央行購買外匯形成外匯儲備。從7月末外匯儲備看,截至2024年7月末,我國外匯儲備規(guī)模為32564億美元,較6月末上升340億美元,升幅為1.06%。
進一步看,2024年7月,受主要經濟體宏觀經濟數據、貨幣政策及預期等因素影響,美元指數下跌,全球金融資產價格總體上漲。匯率折算和資產價格變化等因素綜合作用,當月外匯儲備規(guī)模上升。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(wěn)、穩(wěn)中有進,延續(xù)回升向好態(tài)勢,有利于外匯儲備規(guī)模繼續(xù)保持基本穩(wěn)定。
中國銀行原副行長王永利曾經分析指出,央行外匯占款與外匯儲備的變化并不是按照固定比率絕對對應的,外匯占款是央行買賣外匯所發(fā)生的人民幣收支凈余額,而外匯儲備的部分變動并不會影響外匯占款的變化。
王永利強調,從對貨幣總量的影響角度,更需要關注的是央行外匯占款的變化。